龙胜瓢里平等二级规划图 龙胜瓢里镇:石臼声声 艾香四溢 龙胜瓢平公路

龙胜瓢里平等二级规划图 龙胜瓢里镇:石臼声声 艾香四溢 龙胜瓢平公路

正值春耕农忙的间隙,瓢里镇六漫村的村民梁倩、梁玉文姐妹趁着晴好天气,走进田间地头采摘新鲜艾草,自制传统美食——艾粑。艾粑作为龙胜春季的特色小吃,以其天然的清香和软糯的口感,承载着几代人的乡土记忆。

清晨,梁倩和梁文玉早早地带着竹篮来到地里,熟练地采摘嫩绿的艾草。梁倩一边摘一边说:“春天的艾草最嫩,舂出来的艾粑也最香。咱们得挑那些叶子肥嫩的,这样做出来的艾粑才够味。”采摘完艾草后,两位大姐回到家里,开始准备舂制艾粑。  

梁倩将艾草洗净、切碎后放入石臼中。梁文玉则拿起木杵,开始用力舂捣。木杵与石臼碰撞发出“咚咚”的声响,艾草的清香随着每一次舂捣弥漫开来。梁文玉一边帮忙翻动艾草,一边笑着说:“这舂艾草可是个力气活,但只有这样,艾草的香味才能完全释放出来。”

经过一番舂捣,艾草被完全捣碎,与糯米粉混合舂成光滑的面团。两位大姐将面团分成小块,包上花生芝麻馅,再放入蒸笼中蒸熟。经过一番忙碌,热气腾腾的艾粑终于出锅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品尝着刚出锅的艾粑,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。梁倩咬了一口,满意地点点头:“嗯,就是这个味道。又香又糯,还是咱们农村的艾粑最地道。”

梁倩和梁玉文两位大姐的舂制经过,仿佛是一场与时光的对话。用最朴实的方式,将春天的气息、土地的馈赠和祖辈的聪明,揉进了每一块艾粑中。这份来自田野的清香,不仅滋养了村民的味蕾,也唤醒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珍视。艾粑的制作,不仅仅是一种美食的诞生,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。石臼舂出的不仅是艾草的清香,更是几代人对乡土的热爱与眷恋。

  • 来源:龙胜各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

您可能感兴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