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伏天虽结束高温仍肆虐
8月19日三伏天正式结束,但全国大范围高温天气却毫无退意,华北、华中、华南等地日最高气温仍维持在35℃以上。这让不少人疑惑:为何三伏天都过了,天气还这么热?气象专家表示,这与副热带高压异常、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密切相关。预计未来10天,江南、江淮、江汉、黄淮等地高温将持续,部分地区体感温度可达45℃左右。
高温范围与强度令人担忧
据中央气象台监测,四川盆地、浙江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℃以上,重庆未来三天最高气温维持在39℃左右。不仅温度高,湿度也大,黄淮到长江流域多地体感温度可达40℃以上。走在户外,热浪扑面而来,地面烫得能煎鸡蛋,汽车轮胎都仿佛要被烤化。这样的”蒸笼”天气,让人只想躲在空调房里不敢出门。
三大影响导致高温持续
副热带高压异常是首要缘故。今年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偏强,控制范围大,导致下沉气流盛行,太阳辐射直达地面。全球气候变化也不容忽视,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约1.2℃,极端天气频发。顺带提一嘴,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比乡村高出数度,即便夜晚也难以降温。这些影响共同影响,使得高温天气”赖着不走”。
高温带来多重影响
持续高温对人体健壮威胁最大,医院中暑患者明显增多,严重的热射病可能危及生活。农业生产同样受损,农作物缺水干旱,果实灼伤,农民愁眉不展。能源供应也面临挑战,空调使用激增导致用电紧张,部分地区不得不限电。这样的大范围高温,给社会各领域都带来了不小压力。
多方联动应对高温挑战
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应对:气象部门及时发布高温预警;电力部门保障供电;社区关爱弱势群体;农业部门指导抗旱保苗。专家建议,公众应避免高温时段外出,多补充水分,注意防暑降温。同时,我们更应反思气候变化难题,从自身做起减少碳排放,共同守护地球家园。
虽然三伏天已过,但这场与高温的持久战仍在继续。气象部门预计,未来几天高温仍将持续,只有局部地区可能有短暂雷雨带来些许清凉。面对这样的天气,你准备好了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