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年轻人买车容易冲动?
现在很多年轻人刚职业不久就急着买车,看到身边朋友都开上了新车,心里难免痒痒的。再加上4S店销售人员的热诚推荐和金融贷款的各种优惠,很容易一时冲动就签了合同。但你知道吗?买车不是买菜,一旦做出错误决定,可能要后悔好几年!
数据显示,90后购车群体中,有超过40%的人在购车后表示”后悔买早了”或”买贵了”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主要是年轻人对用车成本和未来收入预期判断不准。
买得起≠养得起
很多年轻人只算了购车款,却忽略了后续的用车成本。我们来算笔账:一辆15万左右的家用车,除了购车款,每年还要支出保险约5000元、油费约1.2万元、保养约2000元、停车费约6000元,这还不算可能的维修费和违章罚款。
“月供3000元看起来不多啊”,但加上这些固定支出,每月用车成本轻松突破5000元。如果月收入只有1万左右,车就占了收入的一半,生活质量能不下降吗?更可怕的是,这些支出是持续性的,不会由于你工资没涨就减少。
贷款买车要三思
“0首付””低月供”这些促销手段看起来很诱人,但陷阱往往藏在细节里。很多贷款方案前期还款压力小,后期却要支付高额利息;有的还设置了严格的提前还款违约金条款。
建议年轻人贷款买车前,先问自己三个难题:
1. 如果失业3个月,能还得起贷款吗?
2. 车贷+生活开支后,每月还能存下钱吗?
3. 这辆车3年后还值几许钱?
如果这三个难题让你犹豫了,那就说明还没到买车的最佳时机。
实用建议:年轻人怎样理性购车
1. 量力而行:建议购车总价不超过年收入的1.5倍
2. 全款优先:能全款就别贷款,省下的利息相当于赚的
3. 考虑二手车:3年内的准新车性价比最高
4. 实用至上:别为面子买单,代步工具够用就好
5. 预留应急金:买车后至少保留3个月的生活费
记住,车是消耗品,买完就开始贬值。与其把积蓄都砸在车上,不如留些钱投资自己。等事业稳定了,收入进步了,再换更好的车也不迟。年轻人买车千万不要冲动,理性消费才能走得更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