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养畜禽热射病的预防措施 热射病的室温保持在多少度

近来高温高湿环境下,全国各地不时出现人得热射病的报道,我们饲养的家畜家禽,尤其是农村散养的畜禽同样面临热辣天气的考验,农村散养畜禽热射病的预防至关重要,散养环境下,畜禽暴露在户外的机会多,更易受到高温高湿的直接影响,针对散养特点,具体预防措施如下:
一、提供充足、清洁、凉爽的饮水:
随时有水:确保饮水点(水盆、水槽)24小时不间断供应清洁、凉爽的饮水。夏季饮水量是平时的2-3倍甚至更多。
保持水温低:将饮水容器放置在阴凉处,避免阳光直射导致水温升高。勤换水,最好用井水等温度较低的水源。
增加饮水点: 在畜禽活动、休息的区域多设置饮水点,方便随时饮用。
补充电解质: 在极端高温或高强度劳作(如使役后的牛)后,可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电解质(如小苏打、食盐、维生素C等),帮助维持体液平衡和酸碱度。
二、创新遮阴避暑的场所:
天然树荫:充分利用树荫、竹林等天然遮阴区域。确保这些区域足够大,容纳所有畜禽。
人工搭建遮阳棚:在开阔地带、运动场、圈舍门口搭建简易的遮阳棚或凉棚。材料可用草帘、遮阳网(选择高遮光率的)、帆布、树枝等。 遮阳棚要足够高、足够大,保证空气流通,避免成为闷热“蒸笼”。棚顶材料最好能隔热。
圈舍改造:对于有圈舍的(如猪圈、牛棚、羊圈),确保屋顶隔热良好(可加厚草顶、铺隔热层),墙壁通风(可开高窗、装风扇),避免阳光直射入内。地面保持干燥。
三、改善通风,促进空气流动:
场地选择:畜禽活动区域尽量选择在通风良好的开阔地带,避免低洼、闭塞的区域。
人工辅助通风:在圈舍内或集中休息区域(如遮阳棚下),可安装风扇(吊扇、壁扇、落地扇),尤其是在无风或闷热天气时强制通风。注意风扇位置和角度,避免直吹牲畜。
减少密度:避免在高温时段将畜禽过度集中在小范围内。
四、调整饲养管理策略:
改变饲喂时刻:将主要的精料饲喂时刻调整到一天中最凉爽的时段进行,即清晨(天亮前后)和傍晚(日落之后)。避免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进行集中饲喂。
进步饲料适口性和营养:高温下畜禽食欲下降。可适当进步饲料能量浓度(如添加少量油脂),增加蛋白质含量,保证维生素(特别是维生素C、E、B族)和矿物质(如钾、钠、镁)的充足供应。提供新鲜、适口性好的青绿多汁饲料(如西瓜皮、南瓜、新鲜牧草)。
避免高温时段活动/使役:严禁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放牧、驱赶、运输或使役(如牛耕地、马拉车)。放牧应选择在清晨和傍晚进行。运输尽量选择凉爽时段,并做好通风、喷淋准备。
保持环境安静:减少噪音、陌生人、动物闯入等应激源,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免疫、转群等操作。
五、物理降温措施:
喷雾/洒水降温:在通风良好的遮阳棚或圈舍内,可在温度极高时段进行间歇性喷雾(形成细雾,促进蒸发散热)或对地面、棚顶进行洒水降温。注意:
严禁在无风、闷热、高湿环境下直接向畜禽身体大量喷水!这会导致体表湿度饱和,蒸发散热失效,反而加速中暑。
对耐水的动物(如猪、水牛),可在泥塘或浅水池中打滚降温(需保证水源清洁)。
对家禽(鸡鸭鹅),可提供浅水盆让其戏水。
冰/冷水辅助:在极端高温时,可在饮水槽中加入冰块降温,或用冷水浇淋畜禽的颈部、头部(尤其是牛、猪)。对于高价格的种畜或核心群,可考虑使用冰冻的水瓶放在休息区附近。
六、加强观察与监测:
密切观察畜禽行为,熟悉动物热应激信号:
灵魂萎靡、反应迟钝、站立不动或扎堆。
张口呼吸、呼吸急促(喘息)、流涎(流口水)。
体温明显升高(触摸耳朵、皮肤发烫)。
采食量、饮水量剧减。
产奶量(奶牛、奶羊)、产蛋量(鸡鸭)突然下降。
步态不稳、肌肉震颤、甚至昏迷抽搐(已是严重中暑)。
关注天气预报: 提前了解高温预警信息,及早做好应对准备。
重点监护:对幼崽、老龄、肥胖、高产(如高产奶牛、蛋鸡)、怀孕后期、患病初愈的畜禽,以及深色皮毛/羽毛(吸热更多)的个体要特别关注,它们更易中暑。
七、紧急预案:
一旦发现疑似热射病畜禽,必须立即抢救!要迅速转移到完全阴凉通风处。
物理降温:用凉水(非冰水)浇淋头部、颈部、体侧,或冷水灌肠。同时用风扇强力吹风促进蒸发散热。避免用冰块直接接触皮肤或全身浸入冷水,以防血管剧烈收缩反而阻碍散热或休克。
补充水分和电解质: 如能饮水,提供含电解质的凉水让其自在饮用。无法自饮的,需进行静脉补液。